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包括气压感知模块、气压调节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操作显示模块,其中气压感知模块用于检测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气压调节模块通过管路与气压感知模块和待监测气路连接;控制模块与气压感知模块和气压调节模块电连接,用于控制气压调节模块调节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操作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控制模块动作,以及显示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可提升气路气压检测和调节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公开号:CN214334128U
申请号:CN202120222175.2U
申请日:2021-01-25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王江朋;崔梦瑶
申请人:Shenzhen Kung Fu Robot Co ltd;
IPC主号:G01L27-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压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
[n0002] 在相关技术中,机器人等装置一般通过外接压力表,通过压力表显示相关气路内的压力值,通过人工定时或不定时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变化,在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值不符合预期时,再通过人工操作压力阀对气路内的气压大小进行调节。上述通过人工进行气路气压观测和调节的方式操作不便,气路内的气压的调节精度低,不易于实现气路气压的准确检测和调节,非常耗时耗力。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旨在提升气路气压检测和调节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包括:
[n0005] 气压感知模块,所述气压感知模块用于检测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
[n0006] 气压调节模块,所述气压调节模块通过管路与所述气压感知模块和所述待监测气路连接;
[n0007]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气压感知模块和气压调节模块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气压调节模块调节所述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及
[n0008] 操作显示模块,所述操作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模块动作,以及显示所述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
[n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压调节模块包括正压调节模块和负压调节模块;
[n0010] 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包括两个所述气压感知模块,所述正压调节模块通过一所述气压感知模块与所述待监测气路连接,所述负压调节模块通过另一所述气压感知模块与所述待监测气路连接。
[n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正压调节模块包括第一泵送单元和第一储气单元,所述第一泵送单元和所述第一储气单元通过管路与所述待监测气路连接;所述第一泵送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n0012] 且/或,所述负压调节模块包括第二泵送单元和第二储气单元,所述第二泵送单元和所述第二储气单元通过管路与所述待监测气路连接;所述第二泵送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n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壳体;
[n0014] 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所述气压感知模块、所述气压调节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n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正压接口和负压接口;
[n0016] 所述正压调节模块通过管路与所述正压接口连接,所述负压调节模块通过管路与所述负压接口连接;
[n0017] 两个所述气压感知模块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正压接口和所述负压接口连接。
[n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电源接口;
[n0019] 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电压调节模块,所述电压调节模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电源接口和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n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调节模块包括电流转换单元和变压单元;
[n0021] 所述电源接口、所述电流转换单元、所述变压单元以及所述控制模块依次电连接。
[n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过载保护单元,所述过载保护单元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电源接口和所述电压调节模块电连接;
[n0023] 且/或,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短路保护单元,所述短路保护单元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电压调节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n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设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
[n0025] 所述电压调节模块设有滑槽,所述滑轨至少部分限位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滑槽的槽壁滑动抵接。
[n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n0027] 所述正压接口、所述负压接口以及所述电源接口邻近所述第一端设置;
[n0028] 所述电压调节模块设于所述第一端;
[n0029] 所述气压感知模块和所述气压调节模块设于所述第二端;
[n0030] 所述控制模块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并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n0031]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包括气压感知模块、气压调节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操作显示模块;气压感知模块用于检测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气压调节模块通过管路与气压感知模块和待监测气路连接;控制模块与气压感知模块和气压调节模块电连接,用于控制气压调节模块调节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操作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控制模块动作,以及显示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以此,通过气压感知模块可对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进行检测,气压感知模块获取的气压检测信息可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将气压检测信息无线传输至操作显示模块,操作显示模块可将该气压检测信息显示出来,供操作人员直观了解当前气流的气压情况,实现当前气路内的气压的准确检测和实时监测。同时,操作人员可操作操作显示模块向控制模块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模块可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气压调节模块调节当前气路内的气压大小,实现气路气压的便捷调节。如此,通过本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可实现气路气压的智能监测和调节,提升了气路气压检测和调节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n003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3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n0034] 图2为图1中的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的俯视结构图;
[n0035] 图3为图1中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的布线和管路结构图。
[n0036] 附图标号说明:
[n0037]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气压感知模块 511 第一端 2 气压调节模块 512 第二端 21 正压调节模块 52 正压接口 211 第一泵送单元 53 负压接口 212 第一储气单元 54 电源接口 22 负压调节模块 6 电压调节模块 221 第二泵送单元 61 电流转换单元 222 第二储气单元 62 变压单元 3 控制模块 7 过载保护单元 4 操作显示模块 8 短路保护单元 5 壳体 9 滑轨 51 安装腔
[n0038]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n003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40]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n0041]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42]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全文中出现的“和/刻”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n0043]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供应系统,用于气路气压的智能监测和智能调节。
[n004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包括气压感知模块1、气压调节模块2、控制模块3以及操作显示模块4,气压感知模块1用于检测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气压调节模块2通过管路与气压感知模块1和待监测气路连接;控制模块3与气压感知模块1和气压调节模块2电连接,用于控制气压调节模块2调节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操作显示模块4与控制模块3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控制模块3动作,以及显示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
[n0045] 在本实施例中,气压感知模块1用于检测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气压感知模块1可为气压计等,此处不做限定。气压调节模块2用于调节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气压调节模块2可向待监测气路内充入气体和将待监测气路内的气体向外抽离,以调节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气压调节模块2 包括但不限位于为气泵。控制模块3用于控制气压调节模块2动作,控制模块3与气压调节模块2电连接,控制模块3包括但不限位于为控制器、工控机。操作显示模块4用于与控制模块3通信交互和显示待监测电路内的气压大小,操作显示模块4包括但不限于为触控显示屏、手机等移动终端以及PC 电脑端。
[n0046] 本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在使用时,可将气压感知模块1接入待监测的气路中,该待监测气路包括但不限于为机器人的气压驱动回路,通过气压感知模块1对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实时传输至控制模块3和操作显示模块4,且该气压检测结果可以数字和图形等形式显示于操作显示模块4,操作人员可通过操作显示模块4直观了解待监测气路内的历史压力情况、当前压力情况以及压力变化趋势等。当操作显示模块4显示的压力大小不在目标范围内时,即气路内的气压不达标,此时操作人员可操作操作显示模块4将气路内的气压调节为目标气压,在操作人员操作操作显示模块4调节气压值时,操作显示模块4同步向控制模块3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使控制模块3控制气压调节模块2同步调节气路内的气压大小,使气路内的气压向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显示模块4设定的气压值调节,如此可实现气路气压的调节。此外,也可给气路气压预先设定一气压阈值范围,在气压感知模块1检测到气路气压不在该气压阈值范围内时,控制模块3自动调节气路气压,使气路气压稳定在上述阈值范围内,如此就可不需要操作人员参与,可实现气路气压的自动调节。
[n0047] 可选地,本正负压供应系统还可包括警报模块,报警模块可与气压控制模块3电连接,气压感知模块1检测到气路气压超出目标气压范围时,向控制模块3传输相应的电信号,控制模块3接受到该电信号,并控制警报模块警报,提示操作人员当前气路气压异常,以便于操作人员及时调整气路气压。
[n0048]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气压感知模块1可对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进行检测,气压感知模块1获取的气压检测信息可传输至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 3可将气压检测信息无线传输至操作显示模块4,操作显示模块4可将该气压检测信息显示出来,供操作人员直观了解当前气流的气压情况,实现当前气路内的气压的准确检测和实时监测。同时,操作人员可操作操作显示模块4 向控制模块3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模块3可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气压调节模块2 调节当前气路内的气压大小,实现气路气压的便捷调节。如此,通过本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可实现气路气压的智能监测和调节,提升了气路气压检测和调节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n004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气压调节模块2包括正压调节模块21和负压调节模块22;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包括两个气压感知模块1,正压调节模块21通过一气压感知模块1与待监测气路连接,负压调节模块22通过另一气压感知模块1与待监测气路连接。
[n0050] 在本实施例中,正压调节模块21用于调节气路的正压大小,负压调节模块22用于调节气路的负压大小,正压调节模块21和负压调节模块22可协同调节气路内的气压状态,实现气路正负压供应和调节。与正压调节模块21连接的气压感知单元用于检测气路内的正压大小,与负压调节模块22连接的气压感知单元用于检测气路内的负压大小,通过两个气压感知单元可实现气路内正负压的实时检测,便于记录气路内的气压变化以及及时发现气路气压的异常。
[n005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正压调节模块21包括第一泵送单元211和第一储气单元212,第一泵送单元211和第一储气单元 212通过管路与待监测气路连接;第一泵送单元211与控制模块3电连接;且 /或,负压调节模块22包括第二泵送单元221和第二储气单元222,第二泵送单元221和第二储气单元222通过管路与待监测气路连接;第二泵送单元221 与控制模块3电连接。
[n005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气单元212用于存储气体,比如空气;第一泵送单元211用于将第一储气单元212内的气体泵送至气路中,或从气路中抽离至第一储气单元212内,以实现气路内的正压调节。第二储气单元222用于存储气体,比如空气;第二泵送单元221用于将第二储气单元222内的气体泵送至气路中,或抽离置至第二储气单元222内,以实现气路内的负压调节。第一泵送单元211和第二泵送单元221均与气路和控制模块3连接,在气压感知单元检测到气路内的正压大小超出目标阈值时,控制模块3控制第一泵送单元211向气路内鼓入气体或将气路内的气体抽离,实现气路的正压调节。在气压感知单元检测到气路内的负压大小超出目标阈值时,控制模块3控制第二泵送单元221向气路内鼓入气体或将气路内的气体抽离,实现气路的负压调节。
[n005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壳体5;壳体5设有安装腔51,气压感知模块1、气压调节模块2、控制模块3设于安装腔51内。
[n0054]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用于容纳和安装气压感知模块1、气压调节模块2、控制模块3,以对气压感知模块1、气压调节模块2以及控制模块3进行防尘防水保护,同时使气压感知模块1、气压调节模块2、控制模块3以及壳体5 组合成为一个可移动模块,便于本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的移植和安装。可选地,壳体5外壁设有螺孔,该螺孔可与螺钉等配合实现壳体5的安装固定。可选地,壳体5的外壁设有凸部,该凸部设有通孔,该通孔内穿设有束带,束带用于将壳体5安装固定,比如将壳体5束缚安装于柱体。
[n005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5设有与安装腔51连通的正压接口52和负压接口53;正压调节模块21通过管路与正压接口52连接,负压调节模块22通过管路与负压接口53连接;两个气压感知模块1通过管路分别与正压接口52和负压接口53连接。
[n0056] 在本实施例中,正压接口52和负压接口53可分别连接于气路的不同分支管路,分别对气路中的两个支路进行气压调节控制。正压接口52和负压接口53的设置,可使气路内的正负压可通过不同的接口接入到正压调节模块21 和负压调节模块22内,实现气路正压和负压的无干涉、可靠检测和调节控制。
[n005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5设有与安装腔51连通的电源接口54;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电压调节模块6,电压调节模块6 设于安装腔51内,并与电源接口54和控制模块3电连接。
[n0058]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接口54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电源接口54包括正压接口52和负压接口53,正压接口52和负压接口53间隔设置于壳体5。电压调节模块6用于调节控制模块3的输入电压,以使控制模块3在适宜的电压负载下工作,避免控制模块3过载损坏。
[n005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电压调节模块6包括电流转换单元61和变压单元62;电源接口54、电流转换单元61、变压单元62以及控制模块3依次电连接。
[n0060] 在本实施例中,电流转换单元61用于将通过电源接口54接入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电流转换单元61可为电流转换器。变压单元62用于将通过电源接口54接入的高压电流转化为低压电流,以供控制模块3使用,变压单元62可为变压器等,此处不做限定。
[n006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过载保护单元7,过载保护单元7设于安装腔51内,并与电源接口 54和电压调节模块6电连接;且/或,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短路保护单元8,短路保护单元8设于安装腔51内,并与电压调节模块6和控制模块3 电连接。
[n0062] 在本实施例中,过载保护单元7用于电流过载保护,以防止控制模块3 的输入电流超出其负荷,保证控制模块3的安全和正常工作,过载保护单元7 可为空气开关等,此处不做限定。短路保护单元8用于电路的短路保护,短路保护单元8的设置,可防止控制模块3和气压调节模块2所在的电路发生短路时起火,短路保护单元8可为金属保险丝,金属保险丝在电路短路时预先熔断,从而使电路回路断开,对电路回路内的零部件进行保护。
[n006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滑轨9,滑轨9设于安装腔51的腔壁;电压调节模块6设有滑槽(图未示),滑轨9至少部分限位于滑槽内,并与滑槽的槽壁滑动抵接。
[n0064] 在本实施例中,电压调节模块6通过滑槽和滑轨9的轨槽配合与安装腔 51的底壁或侧壁滑动连接,以使电压调节模块6可在安装腔51内的移动,如此可按照实际需要将电压调节模块6沿滑轨9移动到安装腔51内的其它位置,从而调节电压调节模块6与过载保护单元7、短路保护单元8、控制模块3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电压调节模块6、过载保护单元7、短路保护单元8、控制模块3之间的布线更为灵活。
[n0065] 可选地,过载保护单元7、短路保护单元8以及控制模块3均通过轨槽配合与安装腔51的腔壁连接,以使调节电压调节模块6与过载保护单元7、短路保护单元8、控制模块3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节,提升电压调节模块6、过载保护单元7、短路保护单元8、控制模块3之间的布线的灵活性。
[n006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装腔51的底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正压接口52、负压接口53以及电源接口54 邻近第一端511设置;电压调节模块6设于第一端511;气压感知模块1和气压调节模块2设于第二端512;控制模块3设于安装腔51的底壁,并位于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之间。
[n0067] 在本实施例中,电压调节模块6、短路保护单元8以及过载保护单元7设置于第一端511,气压感知模块1和气压调节模块2设置于第二端512,因为气压感知模块1和气压调节模块2的重量总和大于电压调节模块6、短路保护单元8以及过载保护单元7的重量总和,所以将电压调节模块6、短路保护单元8、过载保护单元7、气压感知模块1以及气压调节模块2安装固定于壳体 5上之后,第一端511的重量将大于第二端512的重量,如此将壳体5靠近第一端511的部位置于地面或平面上时,壳体5靠近第二端512的部位朝上放置,壳体5的底端重且上端轻,有利于提升本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安装和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n006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包括:
气压感知模块,所述气压感知模块用于检测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
气压调节模块,所述气压调节模块通过管路与所述气压感知模块和所述待监测气路连接;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气压感知模块和气压调节模块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气压调节模块调节所述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及
操作显示模块,所述操作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模块动作,以及显示所述待监测气路内的气压大小。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节模块包括正压调节模块和负压调节模块;
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包括两个所述气压感知模块,所述正压调节模块通过一所述气压感知模块与所述待监测气路连接,所述负压调节模块通过另一所述气压感知模块与所述待监测气路连接。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调节模块包括第一泵送单元和第一储气单元,所述第一泵送单元和所述第一储气单元通过管路与所述待监测气路连接;所述第一泵送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且/或,所述负压调节模块包括第二泵送单元和第二储气单元,所述第二泵送单元和所述第二储气单元通过管路与所述待监测气路连接;所述第二泵送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0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壳体;
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所述气压感知模块、所述气压调节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正压接口和负压接口;
所述正压调节模块通过管路与所述正压接口连接,所述负压调节模块通过管路与所述负压接口连接;
两个所述气压感知模块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正压接口和所述负压接口连接。
[000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电源接口;
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电压调节模块,所述电压调节模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电源接口和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0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节模块包括电流转换单元和变压单元;
所述电源接口、所述电流转换单元、所述变压单元以及所述控制模块依次电连接。
[0008]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过载保护单元,所述过载保护单元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电源接口和所述电压调节模块电连接;
且/或,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短路保护单元,所述短路保护单元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电压调节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09]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设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
所述电压调节模块设有滑槽,所述滑轨至少部分限位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滑槽的槽壁滑动抵接。
[0010]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正压接口、所述负压接口以及所述电源接口邻近所述第一端设置;
所述电压调节模块设于所述第一端;
所述气压感知模块和所述气压调节模块设于所述第二端;
所述控制模块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并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9394895B2|2016-07-19|Multi-range on-site full-automatic pressure calibration instrument
CN214334128U|2021-10-01|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
KR101995845B1|2019-07-03|자가발전 무선온도 진단장치
CN208848824U|2019-05-10|一种防爆型紧凑压力开关
CN213985511U|2021-08-17|一种开关量压力传感器的快速校验装置
CN107579477B|2019-07-30|抽屉结构及配电柜
CN201740849U|2011-02-09|安全防护用具试验装置
CN205384984U|2016-07-13|一种供电压力开关
CN112611509A|2021-04-06|一种开关量压力传感器的快速校验装置及其校验方法
CN212621947U|2021-02-26|压接套管气压检测装置
CN106340813A|2017-01-18|一种高压开关柜
CA2893266C|2020-01-14|Oxygen system having sensors with a passive rfd interface
CN213336610U|2021-06-01|一种新型压力变送器
CN210294830U|2020-04-10|一种开关柜智能测控装置
CN212159726U|2020-12-15|便携式多功能六氟化硫现场测试管路切换装置
CN214850982U|2021-11-23|一种便携式交直流试验电源
CN211626799U|2020-10-02|一种变压器套管用气体压力监测及补偿装置
CN208041606U|2018-11-02|Sf6精准充放气万能接头
CN212543131U|2021-02-12|一种带有除湿装置的智能电控柜
CN212255556U|2020-12-29|一种高压电机交流耐压测试装置
CN214589908U|2021-11-02|一种设有便捷拆装结构的智能化建筑管理控制柜
CN211123787U|2020-07-28|一种用于管道内水体稳压的电气装置
KR20190013505A|2019-02-11|수소 스테이션
CN112526247A|2021-03-19|一种多功能检测一体车
KR101406104B1|2014-06-13|축전지함 온도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222175.2U|CN214334128U|2021-01-25|2021-01-25|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CN202120222175.2U| CN214334128U|2021-01-25|2021-01-25|正负压智能供应系统|
[返回顶部]